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立案204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起诉案件22件,在刚刚举行的第一届全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业务竞赛中,梅州市检察院被授予“优秀组织奖”;
开展“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活动,刑事案件司法救助率全省排第3;
坚持案件办理和社会治理同步推进,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22件。
……
一组组数据,见证了梅州市检察机关实施“五大工程”以来取得的成果。
今年以来,梅州市检察机关以质量建设年为契机,实施政治铸魂、质效提升、人才培养、改革赋能、固本强基“五大工程”,不断提升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水平和质效,以“检察蓝”护航红色苏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今年1—8月,梅州市检察机关60项案件质量主要评价指标中,共有39项优于全国平均值或通报值,案件质量位列全省第3名。
“我们将持续实施‘五大工程’,激发检察发展的内生动力,看清大势、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牢牢把握检察工作主动权,为红色苏区绿色发展持续贡献检察力量。”梅州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 铸魂
“双融计划”实现党建与业务双促进
“近期,你们要加强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在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内,兴宁市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陈涛正和兴宁市拓展盈辉资源有限公司的企业负责人交流着。
走访工厂、查看生产台账、收集企业意见……陈涛聚精会神,仔细地记录着所见所听。“及时走访企业的生产工厂,了解企业的运行情况,才能精准研判,发布风险预警提示,让企业健康发展。”钟广告诉记者。
近段时间以来,梅州的各个工业园区内出现了不少检察官的身影,他们活跃在园区的各家企业之间,一方面为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病症”把脉开方;另一方面,及时收集可能影响园区和企业发展的法律问题信息,准确研判管理风险点和制度缺陷,向有关部门及重点企业发布风险预警提示。
这得益于梅州市检察院在全市各级检察机关开展服务工业园区的工作举措。今年伊始,梅州市检察机关便积极推行党建与业务工作“双融合计划”,将党建“第一责任”与推动发展“第一要务”有机融合,建立检察服务园区工作机制,护航实体经济发展。
“如今,我们在全市每个省级工业园区都设立了检察服务点,既方便检察官依法履职,也方便企业及时求助。”梅州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说。
陈涛将这种“事前预判、事中治理、事后预防”的机制形象地称为全链条式服务,“通过法律风险防控提示机制,让风险第一时间被发现,检察官及时问诊开方,让企业能更安心发展、更放心生产。”
同时,梅州市检察机关还在门户网站设立企业服务专区、与企业管理人员建立微信工作交流群里,适时推送最新法律法规、检察工作动态,引导企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作为受益者,兴宁市某企业负责人林广兴对该机制赞叹不已,“多亏了检察官的帮助,提前让公司在稳定用工的同时有效遏制了员工的不良行为。”
林广兴告诉记者,之前该公司曾有员工在工作时间私自使用手机对公司的原材料(塑料瓶盖奖励信息码)进行扫码,导致公司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受到影响,“公司发现员工的违规行为后,多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效果不佳。”
随后在园区检察官的帮助下,公司开出签订承诺书、制定违反规章制度行为处理规定等“药方”,帮助企业建章立制、提高管理水平,员工违规现象有了明显改善。
检察服务园区的工作机制只是梅州市检察机关强化党建引领,加强政治建设的一个缩影。
党建引领,开创检察事业新局面。梅州市各级检察机关将政治铸魂工程摆在首位,将党建引领作为第一责任融入落实到每一项业务、每一期案件办理中,推动省委的部署、市委的要求在检察机关落细落实。
今年,梅州市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市检察院将《若干措施》分解成全市检察机关的83项具体任务,坚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行动上。
同时,梅州市检察院还出台检察服务实体经济“10项措施”,全力护航苏区振兴发展。
● 强基
实施质效提升工程 增强履职效能
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开展降低审前羁押率专项整治,“案—件比”降至1.12,全省排名第三;民事检察精准监督进一步落实,提请抗诉案件采纳率全省第一;化解行政争议16件,行政裁判案件监督率全省第一……多项指标排名全省前列,案件办理实现质与效双提升,背后藏着什么密码?
梅州市检察机关给出的答案是:实施质效提升工程,强化办案指标管理,有力增强司法履职效能。
“质效双提升,需要我们始终坚持‘一盘棋’思维,从源头管控到精准监控再到质量把控,每一环节都需要倾注十二分注意力。”在梅州市检察院业务骨干游思萍看来,案件办理涉及方方面面,抓好每个环节关键在于学会反刍,不放过任何细节。
一次,在办理欢欢(化名)等人司法救助案时,游思萍经过多次梳理案件发现,欢欢的母亲被害后,其父未尽抚养义务,欢欢成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在依法提供司法救助的基础上,游思萍协调民政部门落实欢欢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助,实现长期救助。
在游思萍督促落实下,包括欢欢在内的19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月可领到1000多元生活补贴,有力保障了孩子们的基本生活。“许多案件多梳理几遍,就会发现仍有可完善的地方,多一分细心就能为受害人多争取一份合法权益。”游思萍说。
寻常之处见功力,细微之处见真章。今年以来,梅州市检察机关以案件质量为导向,完善业务质效提醒、分析、会商、反馈等机制,每10天进行预警,每月召开业务分析研判会,开展下沉蹲点式会商,抽丝剥茧,确保案件不漏一条线索,提升案件办理的满意度。
各级检察机关完善业务数据质量常态化监管、通报机制,开展业务数据填录情况自查,倒逼全体监察人员懂指标、用指标,研究指标、分析数据
针对执法办案、法律监督中的难点、堵点,梅州市检察机关创新工作制度和内外协同配合长效机制,与政法机关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4月15日上午,梅州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在市公安局联合举行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揭牌仪式。该办公室的成立,标志着全市两级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全部成立。
检警双方将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以共建共享共赢为目标,继续细化工作流程。通过信息共享、案件通报、提前介入、联席会议等方式,持续深化检警协作,切实将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转化成推进公正高效执法司法的动力,不断提升公安执法和检察监督工作法治化水平。
此前,市检察院、市公安局会签了《关于健全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的实施办法》,就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的机构设置、职责定位、权限分工和办案衔接等事项进行明确。
数据显示,自机制建立以来,监督立案数同比上升360%、监督撤案数同比上升57.37%、书面纠正侦查活动违法数同比上升15.79%。
● 创新
用好大数据 打造全新公益诉讼品牌
“调查类型:非法处置生活垃圾;调查重点:是否存在擅自倾倒、堆放生活垃圾,是否存在无资质收集处理生活垃圾……”在蕉岭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大数据应用平台随机调出一条曾办理过的线索进行演示,其数据采集、智能分类等功能让人眼前一亮。
蕉岭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钟思华介绍,这是梅州市首个公益诉讼大数据应用平台。
2021年6月,蕉岭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打造公益诉讼大数据应用平台和快速检测实验室,开启了“智慧公益诉讼”办案新模式。“有了这个大数据平台,调查取证、线索分析就容易多了。”钟思华告诉记者。
公益诉讼是“零到一百”的过程,无论是线索发现、调查取证还是分析研判、制发建议乃至提起诉讼,大多由检察官自行完成。因而衍生出的案源发现难、线索分析难、调查取证难等问题,成为了困扰公益诉讼发展的重要难题。
对此,蕉岭县检察院的工作人员林剑庭与蕉岭县河库管护中心主任郭文锋有着共同的感受。
蕉岭地处三省交界,主要河流石窟河发源于福建武平、松源河发源于福建上杭、汀江发源于福建宁化。按照规定,梅州的交水水质需要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级,但由于畜牧养殖业不断扩大、工厂存在废水超标排放等原因,使得石窟河的水质不稳定。
郭文锋说,近年来蕉岭县加强了省际边界河流的巡河力度,对河流附近的养殖户进行培训,并加强对工厂排污的监测。即使这样污染仍时有发生,难以寻觅污染源。
“为此,我们与平远县,江西省寻乌县、会昌县,福建省武平县签定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联合协作机制,重点做好边界生态环境保护、水源涵养和污染防治工作。”林剑庭说,有了大数据平台,三省携手治水更高效。
钟思华介绍,自大数据应用平台运行以来,共收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706条,其中提供有价值线索116条,经调查后立案46件。
信息化时代,数字检察、大数据法律监督是检察工作迈向现代化的“船”与“桥”,如何建好“船”、搭好“桥”,以“数字革命”驱动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梅州市检察机关坚持用数据说话,实施改革赋能工程,推进检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扣梅州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大数据应用不足的实际,扎实推进数字化改革,赋能检察业务工作。
在此工程的推动下,一批具有梅州特色的检察品牌正逐渐形成。
梅州市检察院、蕉岭县检察院联合申报的“打造公益诉讼大数据应用平台,建立健全‘三省五市’跨区域检察一体化办案机制”,被确定为全省检察机关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改革创新项目。
改革不停顿,创新不止步。“近日,我们还出台‘梅检益心’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突出‘八个一’任务体系,持续深化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让‘梅检益心’成为梅州检察的又一品牌。”梅州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 延伸
实施人才培养工程 蓄足青春力量
“致治之要,以育才为先。”培养人才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管长远、基础性举措,立足长远发展,必须以悉心之举培养人才。
新时代检察赶考路上,如何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梅州市检察院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创新培训思路,从育、管、选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检察优秀人才传帮带作用,突出实战式岗位练兵和素能提升。
“基层检察院普遍反映新进干警专业培训少、素能提升慢、成长周期长,难以快速适应岗位职责要求。”梅州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解决供需矛盾,梅州市检察院以需求为导向,从更新培训理念、细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入手。
通过建立“培训+比赛+办案+专项+评查+互派”的“6+”素能提升机制,举办优秀公诉人、公益诉讼等业务竞赛,选派青年干警参与重要案件办理和案件评查,安排青年检察官列席检委会,建立两级院上下互派跟班学习锻炼制度,组建“老+青”搭配的学徒式办案组织新招录干警安排到基层,新遴选检察官安排在一线办案岗位锻炼。
梅州市检察院举办刑事检察业务技能竞赛、全市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五华县检察院组织年轻干警开展法庭辩论比赛……在一场场比赛中,年轻干警迅速熟悉业务、积极成长,为日后办理案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梅州市检察院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聚焦结构优化,提升队伍战斗力,两级检察院选任一批“85后”中层干部,形成人才队伍梯次配备,并开展上级院检察官助理到基层院初任检察官、上级院检察官逐级遴选,初步构建上下流动、有序循环的闭环工作机制。
同时,梅州市检察机关认真执行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检察人员每月按时如实填报,每月通报,倒逼杜绝简单“零报告”,不断强化司法办案廉政风险防控主体责任。
“我们把人才队伍作为第一资源,努力打造一支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坚定的法治信仰、深厚的法律素养的梅检铁军,真正将梅州检察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检察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优势、组织优势。”梅州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微信公众号
微博号
头条号
法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