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凌晨的南粤,星光点点,出发前的动员会让人热血澎湃。使命如炬,重托在肩。我怀揣着满腔的热情与期待,乘坐航班跨越3000多公里的山海,飞向那片遥远而神秘的高原,踏上了援藏的征途。这里是山岳之宗、江河之源、世界之巅,也是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中国西南边陲重地。航班抵达林芝机场后,走出舱门,高海拔缺氧环境下产生的高原反应立刻让我初尝苦头,头晕头痛、血氧含量骤降……愈是严酷苍茫之地,愈是需要坚韧刚毅。身体的不适,反而使我对援藏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在藏期间勤奋工作的决心。林芝市检察院的同事们在机场迎接了我们。当洁白的哈达系在身上,内心温暖且充满力量。
进入林芝市检察院工作的第一天,我被分配到未检部门,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深入了解脚下这片土地,是做好援藏检察工作的第一课。我积极报名参加了院里组织的多项党建活动,参观军史馆、博物馆等,对西藏地区党的历史和方针政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知道了更多援藏干部的故事。对于多数旅行者来说,这是美丽高原至净至纯的心灵呼唤;对于一批又一批的援藏干部而言,这是对“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的热血传承和执着坚守。
迅速融入集体,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虽然提前做了功课,查阅了藏文化相关书籍文章,但刚开始与检察同事、当地群众交流时并不顺畅。随着交流的深入,我深刻感受到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藏族人民的淳朴善良,也对援藏精神有了新的认知。“缺氧不缺精神”不只是一句口号,它更像一盏明灯,照亮无数援藏干部建设西藏的路。在面向宪法宣誓的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实干才能成就梦想。在林芝市检察院未检部门工作期间,为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犯罪与预防工作情况,我深入走访调研,撰写了《林芝检察机关关于亲生父(母)侵害未成年人子女合法权益的调研报告》《未成年女性遭遇性侵情况亟需引起重视——林芝市人民检察院情况反映》和《林芝市检察机关检察官素能提升调研报告——以林芝市检察机关2021年-2024年检察履职情况为视角》等材料,为市检察院党组和上级检察机关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同时,为切实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扩大普法宣传覆盖面,我与林芝市检察院的同事们一起行动起来,开启创新普法模式,先后创作了以“守护林芝‘小梅朵’(藏语中为小花的意思,也代指小孩)”为主题的“藏语+汉语”双语普法视频、生动有趣的《奇怪的新同学》普法动漫等,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让法治观念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此外,我们还精心编制模拟法庭全套模板材料,组织农牧学院的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在亲身参与、沉浸式体验中零距离学法用法,感受法律魅力。
校园是未成年人普法的重要阵地。我满怀信心地走进林芝一中、二中,为1500多名师生带去干货满满的“开学第一课”,鲜活的案例立刻吸引了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们还组织师生实地参观林芝市看守所,打破“高墙”神秘感,实现“零距离”警示普法,现场感受违法犯罪付出的沉重代价。为了畅通未成年人犯罪线索获取渠道,我们积极推动“12309电话亭”入驻校园,及时介入校园欺凌案件,第一时间保护未成年被害人。
为助力当地构建未成年人全方位保护体系,我们充分履职、主动作为。一方面,充分借鉴梅州检察机关在未检工作方面的成熟经验,结合林芝市实际情况,精心起草了《关于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办法》,从制度层面上筑牢保护防线,让正义不迟到。另一方面,深入实地考察,联系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与心理咨询机构,优选出最优质、最适配的工作团队,为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提供及时且专业的心理疏导、帮扶救助等服务,全方位呵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
藏语谚语说:“山能叫水低头,人能叫山低头。”援藏精神,是最鲜明的精神标识,融汇于山一程、水一程的援藏实践,激发着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开启新征程。
如今,踏上返程的航班后,在高原工作的每一天依然历历在目,援藏的经历已然成了人生成长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在林芝那片广袤无垠的大地上,既有让人心醉神迷的壮丽山川,又有着诸多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经历重重险阻,如同烈火淬炼钢铁,磨砺出援藏干部无畏前行的勇气,也铸就了跨越山海的情谊。正是一茬又一茬的南粤检察援藏干部,将广东检察的先进理念与实干精神带到了藏区,续写着高原红与检察蓝的动人故事。半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峰回路转处尽是收获的喜悦,我们将带着援藏磨砺出的坚韧意志,担当起时代使命的脊梁,一同在守护公平正义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检察力量。
微信公众号
微博号
头条号
法治号